去年初,湖北省委、省政府出台《关于全面学习浙江“千万工程”经验 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决定》(以下简称《决定》),安排每年全省整治4000个左右的行政村,建设1000个左右的美丽乡村示范村。历时1年多建设的2019年度省级示范村、整治村,成效如何?存在哪些短板和不足?老百姓对美丽乡村建设的满意度如何?近期笔者深入各地开展了调研。
乡村之本 生态为先
乡村能把外面的人吸引来、来了不想走、走了还想来,最可挖掘、最可持续的“招商模式”,就是卖生态商品。我省城市近郊的一些“明星村”,如武汉市的杜堂村、宜昌市的许家冲村等,无不把绿色生态作为经营发展乡村的根基。大山深处的恩施二官寨村、罗田燕窝塆村,更是生动实践“两山”理论的典范。
如何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进程中做到生态优先呢?我认为,无外乎知、行两个方面。在知的层面上,要加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,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牢固树立创新、协调、绿色、开放、共享的发展理念。在行的层面上,应着重关注和解决以下三个问题:
一是规划引领问题。截至目前,全省86个需要开展村庄分类和布局的县市均已部署开展,其中43个县市区形成了村庄分类布局的初步成果,2019年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已完成村庄规划编制947个。下好规划“先手棋”,各地要遵循农村人口向城镇集聚的大势,掌握本地人口迁移规律,科学合理确定村庄布局和规模。在村庄规划建设之中,要体现城乡差异,保持乡村自然特色和田园风光,加大古村落、传统民居等保护力度。
二是人居环境问题。乡村美不美,首先看人居环境。垃圾、厕所、污水都按规范治理到位了,乱扔乱堆、滥排滥放彻底解决了,村庄生态美才有保证。调研中发现,这三件事还远没有做到位。相对而言,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成效较为明显,但也还存在垃圾就地焚烧、就地填埋和垃圾清运不及时、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不够等问题。农村厕所革命、生活污水治理,在已实施“厕所革命”整村推进的地区,情况不容乐观;在没有实施整村推进的地区,情况则更糟糕。存在的主要问题有:没有把农村改厕和生活污水治理统筹起来做,造成“两张皮”和资金浪费。处理设施产品质量不合格、施工技术不达标,不能达到无害化处理的要求;设施建成后管理维护跟不上,不能正常使用,污染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。许多地区,仍然是人畜粪便未经任何无害化处理直接还田,落实禁令不力。
三是绿色生产问题。曾记否,多年前农村的河塘沟渠,都是鱼虾成群,田里还有野生的鳝鱼、泥鳅。渐渐地,这些与水共生的精灵都不知去了哪儿?除了垃圾乱扔、污水滥排,个别地方违法电鱼、毒鱼、竭泽而渔,更多的是化肥、农药的不节制使用。要生态,还是要产能?答案是肯定的,两者都要。如今,长江及主要支流启动了“10年禁渔行动”;随着新一轮高标准农田的建设和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兴起,测土配方施肥、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、病虫害绿色防控、农作物秸秆和农田地膜回收等得到广泛推广运用,全省化肥、农药使用量逐年实现递减。我坚信,绿色安全、品优质好必将成为今后种植养殖业的核心竞争力,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势在必行、功利千秋。
乡村之短 建管为重
去年以来,各地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,坚持高位推进,加大真金白银投入,得到农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广泛赞誉。许多群众讲,现在村里条件好了,人气又回来了。
何为乡村之短?我理解,就是仅靠农民一人一户、仅靠村庄一组一村,很难解决的物质生活和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实际困难。当前,全省正在抓紧实施疫后重振补短板一系列工程,其中涉及到基层公共卫生体系、四好农村路、农村供水工程、农村电网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项目。我认为,此轮补乡村建设之短,做到建管并重,应着重关注和解决以下三个问题:
一是统筹协调问题。《决定》提出我省美丽乡村建设分示范创建和环境整治两个类型,其中示范村占20%、整治村占80%。各地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中,务实要遵循少数示范、多数整治这一制度设计,坚持有所为、有所大为、有所不为、有所小为,切忌均衡用力、一线平推,撒“胡椒面”。在条件比较好、经济比较发达的地方,要着力打造一批高水平和富有地方特色的美丽乡村。在条件比较艰苦,经济比较落后的地方,首先要整治好农村人居环境。村内各组、各村塆的建设,先示范后逐步辐射。对“空心村”和一些偏远居住的农户,要尽可能保证水、电、路等最基本的需求,确保小康路上不让一户一人掉队。
二是梯次推进问题。《决定》明确,我省第一阶段用5年时间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覆盖,建设5000个左右的示范村。各地务必要围绕总体目标,采取梯次推进的办法,分年度聚焦示范村、整治村建设,在此基础之上打造美丽乡村示范带、示范区,积小美为大美,集小成为大成。目前,我省一些地区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中还存在急进、循环、滞后等问题。有的地方,把全省五年规划变成当地的三年行动方案,对物力财力支撑提出了巨大需求,有急进的风险;有的地方,循环打造少数村庄,只做锦上添花,不顾雪中送炭,背离了全覆盖的建设原则;有的地方,至今还未出台当地美丽乡村建设的规划和相关配套政策文件,还存在“等靠要”思想。
三是常态管护问题。综合反馈的问题线索,管护方面主要有这样一些突出问题:在垃圾处理上,公共区域打扫、清运不及时,乱堆乱放、外来垃圾没人管;在厕所革命上,公厕供水、卫生状况不好,户厕改了后不能用、不好用;在村容村貌整治提升上,花木缺乏养护,破损设施得不到及时维修;一些新建改建设施、场所,锁门不让用,弃之晒太阳,非常令人痛心。结合农村实际,我觉得搞好常态管护,一方面要加大村庄清洁行动的宣传力度,引导和约束农户做好房前屋后的常态化保洁,以洁美庭院支撑美丽乡村;另一方面,对村边、路边、河塘边等重点区域和村庄公共区域,要采取集中力量整治、常设人员管护相结合的办法,做到美丽乡村处处美、时时美。村庄规划建设之初,一定要考虑后期管护,防止出现过度种草坪、建水系、造观景等问题。
乡村之兴 发展为要
何为美丽乡村?如何来衡量美丽乡村建设的成效?《决定》中提出了“四美”,即生态美、村庄美、生活美、乡风美。“四美”相互依存、相互促进,各美其美,才能美美与共。因此,要求我们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中,既要“面子”更要顾“里子”,既要“富口袋”更要“富脑袋”。
那么,如何发掘美丽乡村价值,更有力促进乡村振兴呢?
一是党建引领振兴。调研中,我最直观的感受是,建设发展好的村有“好支书”“好班子”。前些年,建始县店子坪村、钟祥市湖山村、随州市拱桥河村都是有名的穷村,近年来在王光国、郑雄、邹首蔚等一批“领头雁”的带动下实现了“蝶变”。办好农村的事,要靠好的带头人,靠一个好的基层党组织。要抓住健全乡村组织体系这个关键,强化基层组织基础,提升服务能力建设,发挥“头雁”引领作用,带领群众共建美丽乡村。
二是传承农耕文化。各地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中越来越重视保护农耕文化的印记,但还普遍存在对农耕文化理解不深、展现不够、保护不力的问题。目前,我省仅有恩施玉露、赤壁青砖茶两项入选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单,与湖北农业大省的地位极不相称。因此,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在牵头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中,一定要把传承农耕文化的理念牢固树起来,转化为村庄规划设计、培育支持农耕文化馆建设、申报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项目、组织开展民俗活动等具体举措,种好“责任田”,争取“好收成”。
三是发现乡村价值。乡村产业振兴一方面可以通过乡村价值放大来实现,如发展地方特色种植业、养殖业和手工业,这种产业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,不可复制和替代;另一方面赋予乡村体系以新的价值和功能,如发展文旅农融合产业,把乡村生态、生活、教育等价值转变成财富资源,发展乡村休闲、观光、体验等新兴产业。武汉市首创的“市民下乡、能人回乡、企业兴乡”工程,是我省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大举措,各地要吸收借鉴好经验,坚持不懈实施好“三乡工程”。